全球RWA新资产版图:资本的河流正在改道

转载
6 小时前
5569
RWA研究院

文章转载来源:RWA研究院

资本从来不是一潭死水,它总在寻找新的河道。当美国国债被铸成代币,日本稳定币落地,金融的基石开始在链上重塑;当医药专利、算力资源、AI基础设施被切割成可流通的份额,产业的支流汩汩汇入;当交易所股权被推上舞台,Bullish的狂飙与Gemini的挣扎,浪潮骤然翻涌。


RWA正在悄然改写资本的流向,它让国债与稳定币成为河床,托起最稳固的底色;它让产业资产开枝散叶,把科研、算力、物业变成可流转的养分;它让交易所掀起巨浪,把高风险与高溢价一并卷入洪流。


这是一条新的资本大河——它流经金融与产业的交界,也奔向全球化与透明化的未来。谁能读懂这条河的方向,谁就能率先触摸到RWA的脉搏。




金融基石:从国债到稳定币




金融资产的代币化,是RWA最先被市场验证的路径。美国的Ondo Finance堪称行业先锋,它成功地将美国国债这一全球最稳健的资产类型搬上链,发行了以国债为底层的代币化资产USDY。USDY上线Sei网络后,成为首个部署在高性能公链上的国债类资产代币。它兼具稳定币的流动性和国债的安全性,既满足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又展示了链上金融工具的可组合性。这意味着,投资者无需持有真实债券,即可获得透明且自动化的收益分配权利。Ondo由此成为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的标杆案例,也让“链上国债”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与之呼应,日本金融服务局(FSA)在2025年批准了首支日元稳定币JPYC。JPYC由政府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提供支持,确保1:1锚定日元。它的推出不仅强化了日元在全球数字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成为亚洲合规稳定币的典型案例。相比美元稳定币主导的格局,JPYC让本币稳定币在亚洲市场找到了一条突破口。对日本而言,它不仅是数字支付的实验,更是提升本国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美国监管环境的变化同样意义重大。美联储在2025年8月宣布,正式关闭针对银行加密业务的“新型活动监督计划”,将加密业务重新纳入常规监管。OCC和FDIC也同步放宽了银行业务限制,取消了前置审批要求。这一政策松绑意味着,银行可以更自由地涉足加密与RWA业务,推动了金融机构与加密市场的深度融合。对RWA而言,这是制度性门槛被移除的信号,让更多金融机构可以尝试低风险RWA的探索。


在这股趋势下,稳定币与国债代币化成为RWA的“金融基石”。它们如同河床,为后续的产业探索与资本化浪潮提供了坚实的底座。




产业突破:技术、生态与场景




金融RWA奠定了河床,但资本的水流一旦离开坚硬的基石,便开始探索更广阔的空间——这便是产业类RWA的世界。它们如同分岔的支流,在各个产业场景中延展出新的方向,也将链上资产的价值从金融层面延伸至现实世界应用。


在医药领域,香港华检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作为一家彻底转型为“数字资产公司”的企业,华检探索了医药知识产权的代币化,把实验室中的创新药IP打造成可流通的数字资产。投资者能够基于研发阶段与预期收益进行投资,形成“研发—融资—回报”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医药研发资金沉淀的问题,还让长期处于资金困境的医药创新获得新的融资通道,成为RWA走入产业深水区的经典案例。



在科技与算力领域,蚂蚁数科奥瑞德的实践彰显了RWA与技术融合的深度。蚂蚁数科从新能源资产切入,逐渐延伸至算力与金融资产,其RWA案例入选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项目。公司构建了“两链一桥”架构,自研Layer2 Jovay链,并推动“AntChain Inside”标准化,覆盖超过1500万台新能源设备,打造全球最大的链上新能源设备网络。与此同时,8月8日,奥瑞德在蚂蚁数科支持下成功完成基于AI服务器资产的RWA首期发行,资产规模数千万元人民币。这是全国首单算力资产RWA,通过资产上链实现运转及运营数据实时洞察,确保收益透明可验证。副总裁边卓群指出:“我们选择资产如同移栽树木,不求大踏步,而是要先把根系扎进土壤里。”这一系列举措展示了科技企业在RWA上审慎而长远的战略布局——从新能源、算力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业资产正被系统化、可量化地数字化。



在金融与产业交汇的另一侧,复星国际的动作显得尤为直接。公司已组建专业团队,正式启动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由董事长郭广昌亲自带队推进。复星的目标并非单点突破,而是要将稳定币业务与现有RWA平台相结合,构建覆盖资产代币化、支付、清算到投融资的完整区块链金融服务生态。这一布局凸显出大型民营集团在RWA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也为香港的数字金融合规进程注入了重量级力量。


商汤科技的实践则更多来自于资本与技术的双轮驱动。2025年,公司通过港交所配售筹集约25亿港元,资金主要用于发展AI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及RWA相关业务。同时,商汤还成立了独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推动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对于商汤而言,RWA并不仅是金融创新的工具,更是将其AI技术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桥梁。这意味着未来其研发成果有可能以代币化资产的形式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加速科研与资本的互动。



酷派集团则以传统产业的资产价值释放为切口。2025年,公司宣布成立“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由董事会主席陈家俊亲自挂帅,聚焦旗下核心物业资产的链上化可能性。对于拥有丰富实物资产储备的酷派而言,RWA是一条将沉睡资产盘活的路径,既能提高资本效率,也为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提供新的估值空间。酷派的案例显示,哪怕是曾经以硬件为主的科技企业,也能通过RWA找到新的资本化突破口。



从医药研发、算力与AI基础设施到金融与股权资产,这些实践如同汇入主流河道的支流,不仅延展了RWA的应用场景,也推动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低风险资产为河床提供稳固支撑,产业资产则开拓创新支流,而这些支流正在汇入一条更宽广、更透明、更高效的全球RWA大河。




资本前沿:交易所的资本化实验




与金融基石和产业支流相比,交易所股权的RWA更像是资本市场的巨浪,波涛汹涌,风险与机遇并存。


Coinbase与Robinhood的实践,为这股浪潮揭开了序幕。


Coinbase正在推行“链上万物交易”战略,目标是将股票、衍生品乃至实物资产搬上链,打造全天候、跨资产交易平台。其代币化股票业务预计可撬动百万亿美元级的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更高效率和透明度的交易体验。Robinhood则选择零售友好的路径,计划建立现实世界资产交易所(RRE):链下进行高频交易撮合,链上实现即时结算,并通过自研的Robinhood Chain实现跨链互操作、自主托管,以及合规内置的KYC/AML功能。两者的探索共同展示了,交易所RWA不仅仅是高风险的投机工具,更是连接传统资本市场与数字资产生态的重要桥梁。



2025年8月13日,Bullish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日股价从发行价37美元飙升至68美元,市值一度突破100亿美元,首日涨幅高达83%,远超传统IPO 20%—30%的平均涨幅,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瞩目的事件。Bullish的成功不仅在于市场热情,更在于机构护航:贝莱德与ARK基金成为基石投资者,承销团队则包括摩根大通、花旗、杰富瑞等华尔街巨头。更重要的是,Bullish手中持有的2.43万枚比特币、1.26万枚以太坊及34亿美元现金与稳定币,为估值提供了坚实支撑。自2021年以来,它累计交易量已超过1.25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额达26亿美元,客户群体以量化基金与对冲基金为主。创始人汤姆·法利表示:“散户驱动的时代已经过去,机构浪潮正在到来。”此外,Bullish的成功还体现了交易所RWA与链上资产的紧密结合,其上市过程验证了高风险RWA在资本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也折射出这一市场潜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与Bullish高歌猛进的姿态相比,Gemini的资本化之路更显艰辛。2025年,它向SEC提交S1申请,谋求在纳斯达克挂牌。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达2.825亿美元,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4140万美元。但Gemini通过战略调整寻求突破:迁移用户至佛罗里达新实体“Moonbase”,以缓解纽约监管压力;保留纽约信托牌照,维持核心合规;同时引入Ripple 7500万美元的信贷额度(可扩展至1.5亿美元),并以稳定币RLUSD结算,为运营提供流动性支持,也展示了稳定币与交易所联动的新模式。承销团队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和Cantor Fitzgerald,几乎囊括了华尔街所有头部投行。Gemini的案例说明,即便是资本市场前景不明的交易所,通过合规创新与稳定币支持,也能争取机构和市场的关注。


Bullish、Gemini、Coinbase和Robinhood的对比,揭示了高风险RWA正逐渐进入主流资本市场的趋势:前者依托雄厚资产与机构护航实现高溢价上市,后者通过合规创新、稳定币联动或链上交易拓展投资边界。无论是高风险实验、链上生态建设,还是零售民主化,这些实践都表明,交易所RWA正成为金融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巨大机遇,也充满不确定性。




趋势与风险:资本的航道




放眼全球,RWA的发展像是一场跨地域、跨行业的实验。从国债与稳定币,到医药IP与算力,再到交易所股权,这些资产在链上的出现,正在推动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重构。合规、流动性与周期,是RWA必须跨越的三道门槛。合规层面,美联储、日本和香港的政策变化降低了制度壁垒;流动性层面,低风险资产交易活跃,产业资产受制于行业落地,高风险资产则随市场情绪波动剧烈;周期层面,利率环境、行业景气与宏观周期深刻影响着RWA的表现。


与此同时,风险依旧存在。智能合约漏洞、链下数据真实性、跨链安全性,仍是悬在RWA上空的阴影。正如香港最新的RWA产业报告指出,能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同时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条件,“万物皆可RWA”是一种伪命题。未来的赢家,必然是那些能在合规框架下精挑细选、在技术架构中保障透明与安全的企业。


RWA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一场深水改道。它让国债与稳定币筑起最坚实的河床,让医药专利、算力与AI基础设施化作纵横的支流,也让交易所股权在资本舞台上掀起巨浪。金融、产业与资本,因RWA而在链上重逢。


但大河并非一路坦途。透明与效率的彼岸,仍横亘着合规的闸门、技术的暗礁与市场的波动。真正的掌舵者,不是盲目逐流的逐利者,而是能在风险中建构秩序、在不确定中寻找方向的探索者。


资本的航道,已因RWA而重绘。未来,谁能读懂水势、驾驭水力,谁就能率先抵达那片数字资产与现实经济交汇的汪洋。




作者:梁宇  编审:赵一丹




关于【RWA研究院】


RWA研究院由多位资深金融家、Web3从业者、产业创新者及技术专家联合发起,于2024年6月25日在香港正式发布(全称:RWA Research Institute,简写:RWARI)。


作为国际上最早成立的专业RWA研究机构之一,RWA研究院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简称RWA)领域,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研究院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与代币化,搭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的桥梁。


RWA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结合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合规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协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联合国际机构举办全球产业峰会,探索多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5月,RWA研究院联合中国搜索、中电数字场景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中国RWA产业智库”,聚焦资产数字化领域的全球合规化发展。智库通过三大核心方向赋能实体经济:一是牵头编制《RWA项目评价标准》等国际协作规范;二是构建“资产上链一跨境流通一全球交易”数字化服务链,融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三是以香港、深圳为枢纽搭建跨境合规通道,推动绿色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创新。同时,智库依托“双链融合架构”(国家级联盟链与跨链协议协同机制)强化技术自主性与数据安全,深化跨境协作与合规治理。



 往期推荐 ·


商汤科技:AI巨头的Web3阳谋——RWA是其盘活海量无形资产、重塑估值逻辑的战略支点?

稳定币热潮下的警示: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已敲响警钟!

激进的医药RWA:华检医疗的资本与产业实践

复星集团重磅出击稳定币:郭广昌带队亲赴香港,推进合规数字金融布局

大湾区RWA破局之战圆满落幕:广州RWA实战研讨会激辩合规与创新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