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Kaito:推特InfoFi的“标准件”?

转载
9 小时前
4934
佐爷歪脖山

文章转载来源: 佐爷歪脖山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币种,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马上暴富”四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韭菜”!

CT 不是医院设备,是 Crypto Twitter 的缩略词,说来惭愧,虽然是 KOL,但一直都是关注协议多于热点,关注数据多于吃瓜,导致我的信息流只集中在怎么做项目,以及学习和模仿他人怎么做项目上。

悄然发现,CT 的“嘴撸”已然成为中文加密推特的一大阵营,再一次,我更关注 Kaito 项目本身,把 KOL 的极致营销结合“撸毛”概念标准化。

Kaito 成功搭建项目方和 KOL 之间的沟通平台,一如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产品,在 StepN 之后再次成为发币后还能存续的项目。

Kaito 并非是完全原创的概念产品,从媒体年框到促进 KOL 内卷,Kaito 本身就是过去 10 年间中文信息流的集大成者。

在群中:2018~2021

现如今登堂入室的加密 ETF、稳定币和 DeFi,可能让很多老矿工感到无比陌生,那时候的币圈很纯粹,大家都是以比特币和挖矿为绝对核心产业,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大家就是执着的相信“大饼”会涨。

路易十六没有头,但是专业化生产内容,也就是 UGC 为主的 KOL,有个明确的开端。

大家公认,应该定为 2018 年的 3 点钟社群,从此开始,一个个的微信群和 AMA 成为之后持续数年的营销方式,创始人和潜在的“社区成员”赛博面对面交流。

沈南鹏的到来,是这场小众舆论盛宴被大众认可最直观的符号,一如多年后购买 BAYC 的朱啸虎。

套用币圈人最熟悉的话,AMA 是信息资产发行方式,微信群是发射台,3 点钟社群是当时的币安,构成了 2017 年后比特币第一个真正牛市的绝对记忆。

围绕初代 KOL 玉红的诸多争议,我们在此略过不表,事实上也不重要。

不过必须承认,虽然当时已经有初代 KOL,但是“千媒大战”仍然是以媒体形式出现, 这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其一当时大家不是特别认可 KOL 的分销能力;其二是当时处于微信公众号引发的自媒体行业创业高峰期末尾。

图片说明:三点钟社群图片来源:@JinseFinance

换言之,市场对传统媒体人+媒体品牌的组合更为认可,千媒大战一触即发,链得得脱身于钛媒体,星球日报从 36kr 走来,2011 年便成立的巴比特在 2017 年拿到了 1 亿人民币融资。

而链闻,是其中最优秀的那一批,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也刚好出现于 2017 年。

2017-2021.5.19,这是最美好的加密时代,不需要加任何定语,我会永远怀念它。

生不逢时的 Twitterscan:2022

随后是 2021.5.19,一纸禁令下的无奈移民,肉体上,老板和矿机一起漂洋过海,精神上,加密群体上演出微博记,从此,彻底击溃了中文媒体的信息优势。

在此之前,SBF 秘密投资星球日报,Vitalik 要亲身飞上海,EOS 的 BM 学着用微信,在此结构下,中文媒体甚至是甲方,坐拥世界上最大的算力市场和消费市场,没什么理由要去推特发内容。

但是 5.19 之后,情况陡然不利,加密在海外逐渐主流化,从 VC 入手到最终上币,硅谷和华尔街逐渐控制了每个环节,中文媒体必须学着放低姿态和海外项目方打交道。

一个关键变量,链闻也随着禁令消失,最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消失于暴富之后,空留茫然的推特中文加密用户。

在币圈到来之前,推特中文用户实际上只有某些不可言明的克苏鲁般的存在,残存的中文媒体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KOL 风潮才真正起步,而技术向、投研向的 KOL 是第一批拿到结果的人,彼时的 Do Kwon、SBF、Zhu Su、CZ 才是内容输出的主力,以潘致雄、蓝狐笔记为代表的深度研究才是主流。

以 KOL 为职业的 KOL 反而刚起步,但是不用急,从 2022 年开始,一切就大不同。

1. FTX 破产、Luna-UST 暴雷、CEX 监管趋严,市场的绝对冰点,项目分析写得再好也无法自圆其说。

2. 技术叙事逐步崩盘,超高融资额和交付结果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只不过 2024 年才爆。

图片说明:Twitterscan 融资图片来源:@RootDataCrypto

投研和技术的双向崩溃,以 KOL 为职业的 KOL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其代表便是 TwitterScan,2022 年 9 月完成 456 万美元融资,云九资本的参与在此起到大众认可的作用。

Twitterscan 的产品思路并不复杂,通过整理推特上的加密用户、加密内容,帮助用户发现行情,这里要感谢下推特,那时候的 API 还很便宜。

但是 Twitterscan 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如何完成商业闭环呢?

参考 Nansen、Dune 等信息流产品的变现方式,都只能通过付费 API,分割用户等级来榨取利润,显然,Twitterscan 无法自圆其说,本身就是抽取推特公开信息,无法说服用户二次付费。

我认为,FT 学到了 Twitterscan 的部分要义——必须商业化,必须加入代币经济学。

面向筹码创业的 Friend Tech:2023

2023 年的 Friend.Tech 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是对 KOL 变现能力的第一次压力测试,Yap 是第二次。

FT 团队完全走向了 Twitterscan 信息流展示的反方向,FT 鼓励 KOL 交易自己的“影响力”——Key,甚至是相互制造虚假的影响力,这并不奇怪,FOMO 情绪是交易量的导电因子。

FT 也是 Coinbase 推出 Base 后的第一个爆款应用,也是在我印象中,匿名开发者成功的最后一个大型应用,根据 Dune 数据,FT 日活用户能超过 10 万人。

虽然地址不能等同人,但是我认为这个数据比较保真,Kaito 英文推虽然排名高,但是影响力显然不如 FT,全世界币圈用户,凑一块差不多能有 10 万活跃用户。

图片说明:FT Dune 数据图片来源:@CryptoKoryo

从 8.10 到 9.1 日,FT 从最高日收入 1165 枚跌倒寥寥无几,之后虽几经诈尸,甚至是接受 Paradigm 投资,2024 年发币,都不过是类似 PumpFun、Blur、OpenSea 烂俗剧情。

PumpFun 不会是从 FT 学的吧?!

FT 帮我们证明:

1. 内容不值钱,内容作为交易标的,只能做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介,无法直接承担交易的直接冲击;

2. SocialFi失败一次又一次:菩提、Nostr、Farcaster,币圈目前只有“资产发行”这一种可效仿模式。

好了,Twitterscan 说明搞信息流没前途,FT 告诉我们搞资金流能撑两到三周,但是还有更多的信息被他们一起探索出来:

1. 加密推特信息非常值钱,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最好分离信息流和资金流;

2. 后续创业转向 KOL 是必然之路,KOL处于交易所、项目方和散户中间地带。

以退为进的 Kaito:2024-2025

有个误区,Kaito 最早和 KOL 生意没啥关系。

Kaito 是 ChatGPT 震撼世界的币圈 FOMO AI 的直接产物,2023 年 2 月 GPT 横空出世,Gen AI 隐隐然有包打一切的迹象,而 Crypto 在经历 2022 年的内伤(SBF!)和元宇宙的一地鸡毛后,迫切的想要 AI 赋能。

Kaito 最早的业务模式 AI 搜索,只不过更聚焦币圈内容,与之类似的还有 Adot 等产品,只不过,Kaito 似乎察觉情况不太对。

1. 传统的区块链浏览器工具,研发成本高,盈利能力差,而且竞争激烈;

2. 信息分析工具并不好用,尤其是发现信息的能力,推特并没有解决问题。

在 Kaito 初期研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长期内测,说是一码难求也不为过,判断 Kaito 何时转向 KOL 排名已无意义,因为 Yap 成功的促使 KOL 主动内卷。

图片说明:一起来 Yap图片来源:@KaitoAI

Kaito 是靠产品力,而不是时间早晚促成 KOL 采用的,在 Yap 之前,加密 KOL 经过 2022 年以来的专业化和商品化,已经被机器人和垃圾信息包围许久,Kaito 第一次给了“真人 KOL”出头机会。

大胆得说,我不相信 Kaito 是完全靠算法完成 KOL 排名和积分计算,人工的成分可能比 AI 努力更管用,说到底,加密推特 KOL 并不多,二八定律下,1000-10000 的统计还算人力可及。

于是,Kaito 完成以下三步走:

1. 分隔信息流和资金流,KOL 只管刷高自己的排名,Yap 自然会有,机器队、刷粉 V 会被排除,项目方 Marketing 看 Yap 识 KOL 就好

2. Yap 非代币,更像市场公允榜单,大家会刷,但主要是 KOL 在刷,情绪和热度可控,但是 KOL 会调动项目方和交易所的注意力,完成最惊险的一跃:信息流导向资金流

3. Kaito 终结了 Agency 的辉煌,Kaito 有实际业务的,这也是其在发币后还能维持商业模式的根本,Kaito 自己就是市场最大、最标准化的 Agency。

但是!$LOUD 事件证明,信息流平台,在空投、质押、上所之外,希望探索更多代币化的尝试仍然艰难,Curve 可以持续拆分小盘,但是信息流平台仍然受限严重。

至于 InfoFi、Kaito Connect、Kaito Pro 等产业或业务线,他们并未创造出 Yap 之外的新边疆,对此不再过多介绍。

总之,Kaito 成功促成 KOL 内卷,占据了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币安来抢效果也一定好,还是那句话,市场公允价值难以衡量,币安 Feeds 也没有抢过加密推特,就是明证。

结语

什么是 Kaito 的下一步?

很简单,能弥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产品,基于信息流直接产生交易;

很复杂,加密用户并不认可信息流价值,流动性只会是流动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