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AI巨头的Web3阳谋——RWA是其盘活海量无形资产、重塑估值逻辑的战略支点?

转载
3 小时前
5801
RWA研究院

文章转载来源:RWA研究院

近日,商汤科技宣布完成约25亿港元的新股配售,引发市场关注的并非融资规模,而是其清晰的资金用途——公告明确指出,其中约20%(近5亿港元)将用于推动其RWA(真实世界资产)与稳定币相关业务的发展。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此举为整个行业抛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百模大战”之后,当传统的SaaS收费模式已难以支撑巨额的研发投入时,AI公司究竟该如何真正赚钱?


对于累计亏损数百亿、正身处核心战场的商汤而言,这究竟是一场财务重压下的无奈之举,还是一次旨在盘活核心资产的深远布局?商汤的RWA战略,或许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破局之答。它揭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将AI能力深度嵌入金融,让公司从一个“技术服务商”,向一个“资产创造者”完成蜕变。这不仅是商汤的自救,更可能是AI巨头们未来的共同棋局。






从财报核心矛盾看,RWA是“叫好不叫座”下的财务突围




为何商汤科技拥抱RWA?商汤科技的财务报表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其清晰地呈现了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严峻现实。


尽管2023年生成式AI业务收入实现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200%,成为公司十年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新业务板块,但同年归母净亏损仍高达64.95亿人民币。


自2018年至2023年,商汤累计亏损已达503.24亿元,若加上2024年上半年的24.77亿元亏损,累计亏损已高达528亿元。这种持续且巨额的亏损,与公司在生成式AI领域的显著技术进展和市场份额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高昂的研发投入与相对缓慢的商业化进展。从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商汤在研发费用上的累计投入已达182.05亿人民币。虽然生成式AI业务的狂飙式增长和模型调用量的激增表明了技术的强大潜力,但传统的SaaS收费模式(模型即服务)在实现核心业务盈利方面“仍十分遥远”。面对高达393.59亿港元的市值,相较于高点3200亿港元的市值仅剩零头,管理层必须寻求一种能够将巨额技术投入直接、快速变现的新模式,以改善现金流和减少亏损。


RWA,通过将预期收益“现时化”,为商汤提供了一条突破传统SaaS模式限制,实现技术投入快速回笼和资产盘活的潜在路径。




SenseCore:从成本中心到可通证化的“天选之策”




商汤的SenseCore AI大装置是其核心技术护城河,也是其最大的成本中心。商汤自2018年前后开始每年投入数十亿资金自建算力基础设施,包括上海临港的AIDC智算中心,并持续在广州、深圳等地扩展计算节点,形成了国内稀缺的大模型基础设施。截至2023年,商汤大装置的总算力规模已突破12,000 petaFLOPS,上线GPU数量高达45,000卡。至2024年,其算力已提升至23,000 Petaflops,同比增长92%。

如此庞大的算力投入,带来了卓越的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提升。例如,SenseCore可实现大模型推理效率提升600%,增量训练成本降低90%。然而,这些重资产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巨大,且并非完全利用,导致其成为重要的成本负担。

RWA为解决这一核心矛盾提供了“天选之策”:将巨大的算力成本,通过“算力通证化”,直接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可盈利的金融资产。算力资产(如GPU硬件)凭借AI产业的“刚性需求”和可信“数字基因”,被认为是理想的RWA锚定资产。通过Web3技术,商汤可以将物理设备(算力)数字化,实现预期收益的即时变现。这种模式不仅能够盘活沉淀在SenseCore上的巨额固定资产,还能为其持续的算力扩张和技术迭代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根本上重塑其重资产运营的估值逻辑。




从视觉AI到多模态,技术沉淀后进入RWA的独特“入场券”




商汤科技从视觉AI到生成式AI的战略转型,为其进入RWA领域积累了独特的技术“入场券”。

在2021年上市前,商汤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公司,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汽车和智慧生活。过去十年间,商汤在感知智能和决策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海量多模态数据的储备,强化了其基础模型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多模态能力。例如,商汤的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在基模型、多模态、编程和工具调用、百万字无损上下文等多个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RWA的价值锚定和流动性管理,往往需要对复杂资产进行精准评估,这离不开对卫星遥感数据、IoT传感器数据、文本信息等多种异构数据的融合分析。商汤在遥感解译、智慧城市管理(如城市服务、应急响应)、智能汽车(SenseAuto)、智能移动终端(SenseME)以及金融领域(与招商银行、海通证券等合作)的广泛应用和数据积累,使其具备了处理和理解这些复杂多模态数据的能力。

AI技术能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动态估值,自动识别和评估传统难以估值的资产,并生成精准的动态估值模型。此外,AI在跨境数据合规审查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智能识别、动态监控和风险评估,实现实时合规审查,进一步降低RWA项目的合规风险。这些技术能力使得商汤能够从技术侧赋能RWA的发行、定价、流动性管理和合规,为其深度参与RWA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综上,商汤科技拥抱RWA是其在财务重压下,寻找核心资产(SenseCore算力)变现、重塑估值逻辑的战略必然选择。其在生成式AI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与持续亏损的矛盾,以及SenseCore作为重资产的运营压力,迫使其必须探索能够将技术投入直接转化为金融资产的新型盈利模式。

同时,商汤长期以来在视觉AI和多模态数据处理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为其在RWA领域对复杂现实资产进行数字化、估值和流转提供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因此,布局RWA对商汤而言,绝非锦上添花,而是一场关乎其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财务自救”。




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AI + RWA”价值架构




商汤科技真正的护城河,并非孤立于其卓越的AI技术,而在于其构建的一套将前沿AI能力进行工程化、产品化、并最终实现金融化的完整闭环。这种独特的“AI + RWA”战略打法,使其有潜力在真实世界资产(RWA)领域扮演“价值发现者、风险定价者、资产生成者”的三重角色,从而突破传统技术服务的商业模式,开辟全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监管不确定性也是潜在挑战。香港政策较为开放,但与美国严格划定资产性质和证券界限的做法相比仍存在差异。企业和投资者需要关注监管态度与市场结果的长期博弈。



激活沉睡的物理资产




商汤战略的第一步,是利用其多模态AI能力,为传统金融体系难以穿透的物理资产进行精准的价值评估。其“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凭借处理语言、图像、时序数据等跨模态信息的强大能力,为此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为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棕榈油种植园进行资产价值评估。这类资产往往因地理位置偏远及金融数据匮乏,难以获得传统信贷支持。商汤科技的AI估值模型则能突破这一瓶颈,将种植园的未来收益权转化为可投资的RWA产品。该模型将融合一个复杂的数据矩阵:利用SenseEarth智能遥感能力,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分析植被健康与气候模式以预测产量;结合部署于田间的IoT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与环境等关键生产要素;并借助SenseChat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深度分析全球贸易报告与市场期货价格。


通过这种方式,“日日新”可将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动态、可信的估值模型,实时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与潜在风险。这不仅为传统上难以标准化和流动的农业资产开辟了创新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证明了AI作为“价值发现者”的核心能力——让沉睡的数据开口说话,使隐形的资产价值得以显现。




开创原生的数字资产类别




在证明了其价值发现能力之后,商汤的战略自然演进至第二阶段:从评估现有资产,转向创造全新的数字原生资产。其业界领先的AIGC工具,如文生图模型“秒画SenseMirage”与多模态短片创作工具“Seko”,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商业构想是,商汤可以构建一个“SenseDrama AI创作平台”,赋能创作者低成本、高效率地生成AIGC短剧。平台不仅提供创作工具,更内置AI评估模型,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具备高商业潜力的优质内容。随后,这些精选短剧的未来收益权(如广告分成、版权销售等)将被打包并代币化,成为一种全新的RWA产品,向全球投资者发售。


此举的战略意义在于,它将内容创作与金融市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商汤的角色从一个技术服务商,转变为一个数字资产的“生成者”“赋能者”。公司不再仅仅依赖缓慢的软件即服务(SaaS)收费模式,而是能够直接从其技术催生的数字内容资产的价值增长中获益。这不仅实现了技术投入的直接资本化,也为整个创意产业提供了全新的融资范式。




盘活算力基础设施




战略的第三步,也是最深刻的一步,是将目光投向内部,对自身最核心、最沉重的资产——SenseCore AI大装置进行金融化改造。拥有数万张GPU的庞大算力集群,既是商汤技术领先的基石,也是其财务报表上的重资产。将其通证化,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战略性举措。


通过发行“SenseCore Compute Token (SCT)”,商汤可将标准化的算力使用权(例如“一小时A100 GPU的推理算力”)转化为一种可在合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流通的金融产品。SCT的定价将由市场供需、电力成本及设备折旧等因素通过算法动态调节。对商汤而言,预售SCT能将未来的算力服务提前变现,获取宝贵的现金流以支持研发与扩张。对市场而言,它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使用顶尖AI算力的门槛,促进了AI技术的普惠化。


这一举措标志着商汤的商业模式完成了从成本中心到盈利中心的转变。它不仅盘活了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了算力资源的最高效配置,将公司的工程化实力直接转化为具备高度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可以看到,商汤科技的护城河并非单一的技术节点,而是其精心构建的“工程化-产品化-金融化”的完整价值链条。SenseCore的工程化能力构筑了底层基础设施,SenseNova家族的产品化能力将技术转化为应用,而“AI+RWA”的金融化能力则是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


这一战略闭环,使商汤能够完美地扮演RWA时代的三重核心角色:

  • 价值发现者:利用AI穿透信息迷雾,为物理世界的沉睡资产定价。

  • 资产生成者:利用AIGC创造数字世界的原生资产,并将其收益权金融化。

  • 风险定价者:通过实时数据与动态模型,为以上两类资产提供精准的风险评估。


通过这套环环相扣的战略架构,商汤科技不仅有望应对当前的财务挑战,更有可能重塑自身的估值逻辑,从一家领先的AI软件公司,演进为下一代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资产价值创造与交易平台。




前景如何?一个简单的执行路径与风险推演




这一路径虽然前景广阔,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公司能否清醒地认知并驾驭一系列深刻的内在挑战与外部合规要求。这不仅是一次业务扩张,更是一场对战略定力、组织能力与市场信任的综合考验。




核心挑战:在专注与机遇间的战略平衡




商汤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源于其AI领军者身份与RWA金融属性之间的内在张力。


公司正全力投身于“百模大战”的核心战场,其“日日新”大模型体系正处于高速迭代的关键窗口期,任何资源的偏离都可能带来高昂的机会成本。在此背景下,将资本与精英团队投入RWA这一全新领域,必须审慎权衡其对主营业务潜在的稀释效应。这不仅是资金分配的问题,更是对组织精力的牵引。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能力边界的拓展。商汤引以为傲的AI科研实力,与RWA所要求的金融、法律及合规专长分属不同领域。构建一个RWA产品,需要深谙香港证监会监管框架的合规官、精通金融产品结构设计的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持牌负责人。这种“金融基因”的缺失,并非短期内能通过技术优势简单弥补,它构成了从技术构想到合规产品之间最现实的鸿沟。


最终,所有挑战都将汇集于一个根本问题:信任。当AI模型被用作数亿美元资产的定价核心时,其可靠性便成为市场的终极关切。


AI的“幻觉”风险与决策过程的“黑箱”特性,天然与金融领域对透明、可解释、可审计的原则相悖。因此,商汤不仅要证明其AI技术的先进性,更要构建一套机制,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能信赖其“AI预言机”的公允与稳健。


这需要技术与制度的协同进化,例如,将自身的AI模型与Chainlink等去中心化预言机相结合,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并积极拥抱香港金管局的监管沙盒进行先行先试,通过透明的实践逐步建立市场信心。




现实路径:借力香港生态的审慎起步




鉴于商汤“技术强、资本紧、无金融牌照”的现实状况,试图独立申请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等金融牌照,无疑是一条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一个更为务实且风险可控的初期路径,是选择成为香港成熟金融生态的“技术赋能者”,而非直接的金融参与者。


最可行的策略是与本地持牌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例如成立合资公司或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通过与持有相关牌照的金融机构或虚拟资产平台联手,商汤可以巧妙地规避牌照壁垒,利用合作伙伴的合规体系与专业人才,弥补自身在金融运营上的短板。蚂蚁数科与香港胜利证券的合作已为此类模式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此过程中,战略投资方Infini Capital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一家专注于Web3的投资机构,其价值远超财务支持。它更应被视为商汤进入香港Web3与金融生态的“领路人”与“催化剂”,能够引荐关键的合作伙伴,并为其战略提供深度的行业洞察。这种合作模式使商汤能聚焦于自身最核心的优势——提供顶尖的AI技术解决方案,例如资产估值模型、风险评估引擎、智能合约审计工具等,从而在避免直接监管摩擦的同时,切入RWA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从赋能者到基础设施的演进




基于以上分析,商汤的RWA战略应循序渐进,以最小的风险验证其最大价值。


第一步,应聚焦于启动一个“AI赋能的RWA资产评估即服务(Valuation-as-a-Service)”的标杆项目。 商汤应与一家本地持牌资产管理或评估机构合作,针对新能源设施、物流资产或碳信用等数据可得性高、已有合规实践的资产类别,提供其AI动态估值与风险监控模型。在此模式下,商汤作为纯粹的技术服务方,输出API接口或软件服务,协助合作方提升资产评估的效率与精准度。这一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能在一个风险可控的真实场景中,充分展示其多模态AI的独特价值,又能逐步建立市场对其AI模型可靠性的信任,为未来的深度参与奠定基石。


长期愿景,商汤应致力于成为RWA领域的“AI基础设施提供商”。 这一定位,与公司“大装置-大模型-应用”的核心战略一脉相承,是其“AI-as-a-Service”理念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自然延伸。正如亚马逊AWS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商汤的最终目标,是为整个RWA生态提供底层的AI估值、风控、合规审查与智能撮合服务。


这一演进路径,从初期的资产评估服务,逐步拓展至AI驱动的合规与审计服务,再到最终的智能交易与流动性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一个RWA专用的AI Agent平台。这条道路不仅市场空间广阔,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商汤在最大化其技术复用价值的同时,始终立足于其技术公司的根本,以一种低监管风险的模式,构建起在下一代数字金融生态中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作者:赵启睿  编审:赵一丹



关于【RWA研究院】


RWA研究院由多位资深金融家、Web3从业者、产业创新者及技术专家联合发起,于2024年6月25日在香港正式发布(全称:RWA Research Institute,简写:RWARI)。


作为国际上最早成立的专业RWA研究机构之一,RWA研究院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简称RWA)领域,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研究院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与代币化,搭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的桥梁。


RWA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结合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合规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协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联合国际机构举办全球产业峰会,探索多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5月,RWA研究院联合中国搜索、中电数字场景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中国RWA产业智库”,聚焦资产数字化领域的全球合规化发展。智库通过三大核心方向赋能实体经济:一是牵头编制《RWA项目评价标准》等国际协作规范;二是构建“资产上链一跨境流通一全球交易”数字化服务链,融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三是以香港、深圳为枢纽搭建跨境合规通道,推动绿色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创新。同时,智库依托“双链融合架构”(国家级联盟链与跨链协议协同机制)强化技术自主性与数据安全,深化跨境协作与合规治理。



 往期推荐 ·


激进的医药RWA:华检医疗的资本与产业实践

复星集团重磅出击稳定币:郭广昌带队亲赴香港,推进合规数字金融布局

曹操出行牵手胜利证券,国内出行行业首探RWA赋能Robotaxi新金融路径

香港RWA热潮奔涌,全球数字资产流动规则谁主沉浮?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算力RWA,推进算力资产上链流通

摩根大通接受比特币抵押贷款,华尔街金融巨头拥抱RWA及加密市场风潮袭来

酷派集团成立RWA事业部,启动核心资产代币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