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视角下,开设永续合约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转载
5 小时前
9503
曼昆区块链

文章转载来源: 曼昆区块链

原创作者:刘福淇、莫雨欣

从一个真实案件说起

某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因提供永续合约服务,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开设赌场罪立案调查,相关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曼昆律师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司法机关对永续合约的法律定性存在显著分歧——公安机关认为其“以小博大、猜涨跌盈利”的模式符合赌博特征,

这个案例折射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永续合约究竟是合法的金融工具,还是披着外衣的赌博?作为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团队,我们处理过多起类似案件,发现司法机关对永续合约的定性存在简单化倾向。

其实,永续合约应当属于一种金融衍生品,不能仅凭"杠杆交易"、"价格波动"就等同于赌博。关键在于区分:这究竟是真正的金融交易,还是打着创新旗号的赌博骗局?

什么是永续合约?用生活例子讲清楚

(一)最核心的三个特征

永续合约(perpetual futures)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到期日的期货合约"。它有三个关键特点:

1. 永远不到期

传统期货有到期日(比如"2025年10月黄金期货"),到期必须交割;而永续合约没有到期日,你可以一直持有,直到主动平仓或被强制平仓。

2. 杠杆放大收益(也放大风险)

假设你有100元本金,用10倍杠杆就能做1000元的交易。价格涨10%,你就赚100元(本金翻倍);但如果跌10%,100元本金就亏光了。这就是常说的"以小博大"。

3. 价格紧跟现货

通过"资金费率"机制,当合约价格偏离现货价格太多时,多空双方会互相划转资金,强制价格回归。比如比特币现货价是3万美元,合约价却涨到3.5万美元,多头就要给空头补钱,直到价格接近现货。

(二)用买房子打个比方

小明看好比特币价格会涨,用10倍杠杆买了1份100美元的永续合约:

  • 本金只需10美元(100÷10)
  • 比特币涨10% → 赚10美元(本金翻倍)
  • 比特币跌10% → 亏10美元(本金清零,强制平仓)

这就像你用10%首付买100万的房子(杠杆10倍):房价涨10%,房子值110万,你卖掉还完贷款净赚10万(本金翻倍);房价跌10%,房子只值90万,银行就会强制收房(强制平仓)。

(三)全球主流平台都在做的正经生意

永续合约不是骗子发明的新鲜事物。自2016年被BitMEX交易所推出后,已成为全球主流数字资产交易所的标配业务。在欧盟、新加坡等地区,它被明确归类为"差价合约"(CFD),受金融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在海外就像我们股市里的股指期货一样合法。

警惕!这些"假永续合约"其实是赌博或诈骗

不是所有叫"永续合约"的都是正规军。有些平台打着这个旗号,干的却是赌博甚至诈骗的勾当。怎么分辨呢?看三个关键信号:

(一)"押大小"式交易——典型赌博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案例揭露了一种"二元期权"骗局:平台让用户猜"比特币价格1分钟后涨还是跌",猜对了赚本金80%,猜错了本金全亏。这种交易和猜硬币正反面没区别,输赢完全靠运气,本质就是网络赌博。

这类假合约有三个特点:

  • 买定离手(不给反悔)
  • 盈亏固定(要么赚80%,要么全亏)
  • 与实际价格波动幅度无关(哪怕涨1000点和涨1点,盈利相同)

(二)平台"坐庄"操纵——涉嫌诈骗

更恶劣的是"虚拟盘"诈骗。某平台被查处时,警方发现后台可以随意修改K线图(价格走势图),当用户开多单(买涨),平台就"插针"(瞬间暴跌)触发强制平仓;用户买跌,就突然暴涨。这种"你赚我就亏"的对手盘模式,本质是平台和用户对赌,通过操纵价格骗取本金。

常见操纵手段:

  • 拔网线(行情剧烈时突然断网,无法平仓)
  • 滑点(下单价格和实际成交价格差很远)
  • 后台篡改数据(伪造虚假交易记录)

(三)司法实践怎么区分?

主要看两点:

1. 是否有真实价格基础:价格是不是跟全球主流市场挂钩,还是平台自己瞎编的?

2. 是否可自主控制风险:能不能设置止损止盈?平台有没有操纵价格?

就像炒股亏了不能怪证监会,但如果证券公司偷偷改你的交易记录,那就是诈骗。永续合约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那些把它做成"赌博工具"的黑心平台。

为什么说真永续合约不是赌博?四个核心理由

(一)价格有真实依据,不是瞎猜

比特币永续合约的价格紧盯全球现货市场,受政策、供需、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美联储加息、马斯克发推特、区块链技术升级,都会影响价格。这和赌博完全靠运气不同,专业投资者会分析K线图、资金流向、宏观政策来判断走势。

(二)平台赚手续费,不是"抽水"

正规平台靠交易手续费盈利(通常0.02%-0.075%),就像证券公司收佣金。不管你赚还是亏,平台只按交易金额收固定费用。而赌场是"抽水"——赢钱要抽成,平台和你是对手盘。

(三)可以自主控制风险

你可以设置:

  • 止损(跌到某个价格自动平仓,比如本金亏50%就跑)
  • 止盈(涨到目标价自动卖)
  • 杠杆倍数(保守选1倍,激进选100倍)

这就像开车时的刹车和安全带,虽然不能保证不出事故,但能大幅降低风险。而赌博没有这些机制,要么全赢要么全输。

(四)有实际金融功能

永续合约最初是为海外的机构投资者设计的风险对冲工具。比如矿场老板担心比特币价格下跌,就可以开空单(买跌),就算币价跌了,合约盈利也能弥补损失。这和农民买"天气保险"对冲自然灾害风险是一个道理。

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永续合约的法律定性争议,本质是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之间的博弈。从国际经验看,不管是美国、欧盟,还是新加坡,成熟市场普遍通过“牌照管理+业务规范”的方式将其纳入监管:

永续合约作为金融衍生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像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伤人,关键看使用者和监管者。把它做成赌博工具,就该严厉打击;但把它作为合规的金融创新,就该引导规范发展。

随着监管框架越来越清晰,我们期待看到永续合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其价格发现、风险对冲的积极作用。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害怕风险,更加需要学会识别风险——这才是金融市场生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