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试验田”与“内地防火墙”:蚂蚁集团的Web3合规棋局

转载
12 小时前
11727
RWA研究院

文章转载来源:RWA研究院

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律师们仔细审核着蚂蚁集团“ANTCOIN”商标申请文件,而北京金融街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正重申对虚拟货币炒作的严监管立场。


两地看似矛盾的场景,勾勒出蚂蚁集团在Web3时代一场审慎而精准的战略试探。


2025年10月27日,蚂蚁集团在香港提交“ANTCOIN”及一系列虚拟资产相关商标申请的消息引发市场震动。与此同时,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强调“将持续打击虚拟货币炒作”,同时透露央行正“密切跟踪境外稳定币发展”。这种政策环境与企业行动的巧妙呼应,揭示了中国科技巨头在数字资产领域的独特路径——通过香港这一“战略缓冲区”,在合规框架下探索Web3的未来图景。




一、 中国数字资产监管的演进与分化



中国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历经了从包容探索到严格规范的演变过程。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首次将比特币界定为“特定虚拟商品”,允许非金融性持有,但禁止金融机构参与相关业务。这一阶段为虚拟货币的法律地位初步定了位,监管重心主要聚焦于洗钱风险防范。


2017年成为政策转折点。《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代币发行融资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标志着监管逻辑全面转向金融风险防控。随后数年间,政策持续收紧。2021年,《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全面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并与刑事犯罪风险挂钩。与此同时,《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将“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形成了从交易到生产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司法实践中的微妙平衡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逐步形成。尽管民事案件中虚拟货币交易合同多被认定为无效,但在刑事领域,法院却承认虚拟货币的“刑事财物”属性。这种司法认知的二元结构,为企业在合规框架内探索数字资产技术保留了有限空间。


与内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依托“一国两制”优势,逐步构建起鼓励创新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2025年1月,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宣布深化金融合作的新措施,推动两地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8月,香港开始接受稳定币发行商申请,为合规数字资产业务提供了明确路径。这种监管差异化布局,为蚂蚁集团等企业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



二、 从商标布局到技术生态的协同演进



蚂蚁集团此次在香港的商标申请,涵盖虚拟资产交易、区块链钱包、稳定币发行等核心领域。这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其基于现有技术能力和监管认知的系统性部署。“ANTCOIN”商标的价值不仅在于品牌保护,更在于其连接了蚂蚁链的现有生态与未来数字资产基础设施的想象空间。


从技术架构看,蚂蚁链已构建了支撑大规模商用的底层能力。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共识机制和跨链互操作技术,成功支撑了1500万台新能源设备数据的实时上链。这种处理海量实时数据并确保可信性的能力,为未来可能发行的数字资产提供了技术背书。


香港的特殊地位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想试验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明确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发牌制度,且正在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这种相对清晰的合规路径,与内地严格的监管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蚂蚁能够在不触及内地政策红线的前提下,积累数字资产领域的关键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蚂蚁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思维。其自主托管钱包TOPNECK已在海外进入公开测试阶段,支持用户通过第三方平台买卖加密货币。这种境内严守合规、境外积极探索的双轨模式,彰显了蚂蚁在全球化监管环境下的战略灵活性。


在国际竞争层面,蚂蚁集团与Circle、Stellar等全球主要数字资产发行方形成了差异化定位。蚂蚁选择以现实世界资产(RWA)为切入点,而非纯粹的加密货币发行。这一路径既符合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又避开了最为敏感的货币发行权问题。



三、 在政策红线与创新前沿间的平衡术



理解蚂蚁集团战略的关键,在于把握中国对数字资产监管的微妙态度。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的讲话提供了重要注脚:他明确指出稳定币“难以满足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等基本监管要求”,同时强调要“密切跟踪境外稳定币发展”。这种“严厉打击”与“动态跟踪”并存的态度,为企业在境外合规市场的探索提供了政策空间。


蚂蚁集团的策略核心在于将创新业务置于香港这一“监管缓冲区”。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在金融创新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权,同时又能与内地监管保持密切沟通。这种独特优势使其成为蚂蚁集团理想的Web3创新试验田。


对比全球监管格局,蚂蚁的选择更显战略意义。在美国,证交会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权之争导致数字资产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在欧洲,MiCA法规虽然提供清晰框架但合规门槛极高。香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推进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为蚂蚁提供了相对明确的监管预期。


从历史维度看,蚂蚁集团始终遵循“技术赋能实体”的监管导向。其在RWA领域的实践坚持“无币区块链”路径,通过联盟链技术服务实体经济。这种既拥抱区块链技术又规避代币发行的模式,与中国政策要求高度契合。



四、 RWA实践与数字资产的战略协同



蚂蚁集团的Web3野心远不止于商标申请。其在现实世界资产(RWA)领域的深度布局,已经构建了连接传统资产与数字经济的桥梁。通过蚂蚁链平台,集团已助力大量新能源设备(如风力涡轮机、光伏面板等)实现数据上链,构建了不可篡改的可信数据底座。


这种扎实的RWA实践为未来数字资产生态提供了多重价值。在资产端,基于链上可信数据,蚂蚁链已在多个清洁能源项目中探索数字化融资与资产登记机制,为RWA的场景化落地提供了验证基础。在技术端,资产上链的全流程经验为未来更多元资产的数字化奠定了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蚂蚁集团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完整的技术生态。与腾讯至信链聚焦存证应用、百度超级链偏重政务场景不同,蚂蚁链构建了从底层技术到应用生态的完整体系。这种全栈能力使其在Web3时代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放眼全球RWA赛道,蚂蚁的模式也独具特色。相较于Ondo Finance专注于代币化国债和债券,或Pax Gold锚定实物黄金的单一模式,蚂蚁选择的是以新能源资产为起点的多元化路径。这种选择既符合中国“双碳”战略,又为未来拓展至其他资产类别预留了空间。


技术架构上,蚂蚁链采用联盟链设计,与树图公链等国内合规公链形成互补。树图公链3.0版本已达到15000 TPS的交易吞吐能力,并与全球数十条主流公链打通跨链桥。这种技术生态的多样性,为蚂蚁未来可能的多链数字资产业务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五、 RWA赛道的国际竞争与蚂蚁定位



全球RWA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各领域参与者纷纷入场。Ondo Finance作为DeFi领域的RWA领导者,管理着14亿美元资产,专注于美国国债和债券的代币化。Stellar区块链则成为 Franklin Templeton的BENJI等代币化基金的首选平台,其中BENJI是Stellar网络上最大的RWA产品,占其RWA总价值的90%。



在这一全球竞争中,蚂蚁集团展现出独特定位。与西方企业聚焦金融资产不同,蚂蚁选择从新能源基础设施切入,将实体资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这种路径差异反映了中美科技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不同思路。


技术路线的选择也体现战略差异。Chainlink通过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连接现实世界数据与区块链,而蚂蚁链则构建了从数据上链到资产代币化的全流程闭环。这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蚂蚁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能力。


香港市场的战略地位在这一竞争中愈发凸显。随着日本批准首个合规日元稳定币JPYC,以及三大银行联合发币,亚洲正成为数字资产监管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重要舞台。蚂蚁集团选择香港作为Web3布局的起点,有望借助区域优势参与全球竞争。


沪港协同模式为蚂蚁提供了额外优势。Conflux创始人龙凡提出的“上海修路、香港造车”模式,与蚂蚁集团的技术布局高度契合——上海提供技术研发基础,香港担当资本与合规桥梁。这种双城协同,可能成为中国Web3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准范式。



六、 多维风险下的战略推演



ANTCOIN商标的未来发展可能存在多种路径,每种路径都反映了不同的战略考量与环境变化。


在理想场景下,ANTCOIN有望成为香港乃至亚洲重要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这一场景的实现需要几个关键条件: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完全落地、内地与香港监管协作机制完善、蚂蚁自身技术能力持续领先。在此场景下,ANTCOIN可能首先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特定场景试点,随后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中性场景的可能性较高,即ANTCOIN作为技术储备与监管沟通载体,长期处于有限范围测试状态。这一场景下,蚂蚁集团将采取“小步快跑”策略,通过香港的试点项目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完善技术,同时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等待更有利的政策窗口期。


在保守场景下,ANTCOIN主要发挥战略防御作用。即使不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这些商标和相关的技术储备也能确保蚂蚁在Web3领域的话语权和品牌存在。在这种场景下,蚂蚁将继续深化联盟链技术和RWA应用,在绝对合规的前提下推进业务创新。


关键风险因素来自三个维度。政策层面,内地监管态度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业务空间;技术层面,跨链互操作、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仍需突破;市场层面,全球稳定币竞争激烈,USDC、USDT已形成先发优势。


香港监管环境的演进将成为核心变量。根据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时间表,稳定币监管制度预计将在2025年全面落地。这一时间点与ANTCOIN商标的处理进度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可能并非完全偶然。



从蚂蚁链的扎实积累,到ANTCOIN的前瞻布局,蚂蚁集团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数字资产浪潮中的独特路径。不追求短期投机暴利,而是着眼于长期技术积累和生态构建;不挑战监管红线,而是在合规框架下寻找创新空间。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数字金融竞争中,最大的赢家或许不是最快的那一个,而是最懂合规、最能平衡风险与创新的那一个。随着香港试验田的培育和内地防火墙的坚守,蚂蚁的每一步,都在为中国的数字金融未来探路。


部分资料的文章来源链接:

·《蚂蚁集团注册“AntCoin”商标,积极布局Web3!》

·《蚂蚁集团在香港申请注册“ANTCOIN”等多项 Web3 相关商标》

·《潘功胜谈稳定币|政策与监管》


作者:梁宇   编审:赵一丹


关于【RWA研究院】


RWA研究院由多位资深金融家、Web3从业者、产业创新者及技术专家联合发起,于2024年6月25日在香港正式发布(全称:RWA Research Institute,简写:RWARI)。


作为国际上最早成立的专业RWA研究机构之一,RWA研究院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简称RWA)领域,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研究院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与代币化,搭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的桥梁。


RWA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结合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合规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协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联合国际机构举办全球产业峰会,探索多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5月,RWA研究院联合中国搜索、中电数字场景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中国RWA产业智库”,聚焦资产数字化领域的全球合规化发展。智库通过三大核心方向赋能实体经济:一是牵头编制《RWA项目评价标准》等国际协作规范;二是构建“资产上链一跨境流通一全球交易”数字化服务链,融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三是以香港、深圳为枢纽搭建跨境合规通道,推动绿色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创新。同时,智库依托“双链融合架构”(国家级联盟链与跨链协议协同机制)强化技术自主性与数据安全,深化跨境协作与合规治理。



 往期推荐 ·


当HTTP 402苏醒:x402协议如何重构互联网支付秩序

香港批准首只Solana现货ETF,当东方监管与西方资本在 RWA 相遇

从美联储开放支付系统,看RWA时代的金融底座重塑

日本稳定币:发生在数字时代的“明治维新”

全球RWA合规风貌总览:泰国如何将国家信用与旅游业变成RWA试验场?